1~3岁孩子特别粘人,简直就是一个“跟屁虫”,妈妈到哪儿,他就要跟到哪儿,而且感情很脆弱,怕离开妈妈,稍不如意就会哭闹不止,不听劝阻,特别每次妈妈上班前,都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是什么招都用过了,孩子一但发现妈妈离开了,还是会哭闹不止,令家长们非常苦恼。
宝宝为什么粘人?
有些父母把宝宝“粘人”看做是缺点。但是,学前教育专家特别指出,幼儿“粘人”不仅不是坏习惯,适当的粘人还有利于他将来的沟通和交流。对妈妈来说,宝宝粘你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是你们关系亲密的表现,另一方面,因为宝宝喜欢和妈妈在一起,两人都感到快乐,宝宝也因此更有安全感。(为什么宝宝喜欢把东西往嘴里放?怎么办?)
但是,如果宝宝过分地粘人,缠住某个他特别喜欢的对象不放,不仅会在生活中造成很多不便,也会失去很多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
从出生起,宝宝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宝宝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没有区别,会用抓握、微笑等几乎完全相同的方式来“回应”。
第二阶段:3个月到8个月,宝宝开始与人建立真正的依恋关系,他一反过去对任何人都友好的态度,而变得有所选择,能够辨别熟人和陌生人了。
第三阶段:8个月到3岁,宝宝开始特别粘妈妈,对妈妈以外的人很少有亲近的举动,并把妈妈作为唯一的安全保障。
宝宝粘人怎么办?
在婴幼儿发展测验中,孩子看到生人会害羞是从五个月大开始的,到了十个月大的时候,90﹪的孩子都会有此情绪反应。一直要到快满五岁时,九成以上的孩子才能很容易的和父母亲分开。(宝宝为什么个子矮?宝宝个子矮怎么办?)
针对较粘人的宝宝,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原则如下:
1、先建立自己坚定应对的心态。父母与孩子分离时,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现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须离开。不要在心里产生罪恶感,认为孩子哭闹是自己没有给予爱的安全感。
2、试着向孩子诉说自己正要去忙的事。虽然只是一岁大的孩子,但如果常和他说话,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咪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等煮好了,我会陪你玩哦!”孩子渐渐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3、以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的分离。在你离开前,应让宝宝处于愉快的状态。早上,妈妈可以早一点起来,做好上班的准备,先和宝宝玩一玩他感兴趣的事,然后在他正玩得高兴时和他再见,并说: “一会儿等我回来了再和你玩。” 而当你下班回来时一定要对他说:“我回来了,你玩得高兴吗?”每天重复这样的话,他就会对你的离开和出现变得不那么在意了,孩子的安全感便不会受到影响。
4、不要因宝宝粘你而处罚他。
5、不要吓唬孩子说外面的人都是可怕的坏人、魔鬼或大野狼。有些妈妈在宝宝哭闹得厉害时会用坏人、魔鬼或大灰狼来吓唬宝宝,结果不仅不能消除宝宝对自己的分离焦虑,反而更让宝宝没有了安全感。
6、不做没原则的妈妈。宝宝一哭就心软,或是心情好的时候由着宝宝“粘”,而心情不好时就又把宝宝推开,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对待宝宝,这种不一致的态度会让宝宝无所适从,不知道“妈妈到底爱不爱我?”(怎样帮宝宝戒掉安抚奶嘴?)
7、不要用假承诺欺骗宝宝。对于粘人宝宝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妈妈出门上班的那一刻。他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离开自己,而这时如果妈妈趁宝宝不注意时偷偷走开,不和宝宝说声再见就走,宝宝会认为妈妈真的消失不见了,或是产生妈妈不要自己了的想法。欺骗宝宝,会让他变得不信任你,反而要更加牢牢地抓住你。对于上幼儿园有分离焦虑的宝宝,在接园时千万不要迟到,选择可以预测的可靠路线来接送宝宝。别留下宝宝一个人在幼儿园等你,给第二天的分离增加难度。(1岁半的宝宝不会说话怎么办?是否正常?)
1940年代心理学家鲍尔贝专门研究母亲与儿童分离对儿童以后行为的影响。鲍尔贝提出结论是:“婴幼儿与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幼儿既可找到满足,又可以找到愉快。安全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我信任,并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侣与后代和乐相处。”如此说来,宝宝的粘人状况如果不是太严重,就不必过于忧虑,反而要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
家庭是最能够给宝宝温暖和勇气的地方,而提供这些力量的就是婴幼儿和母亲之间温暖、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这不仅可以促使宝宝找到满足感,而且还可以帮助宝宝享受愉悦感。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宝宝还没有产生适度的"粘人性",将来就可能很难和别人沟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