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的早教过程中,除了一些常见的教育方式外,还有很多深层次的教育理论以及方法,而“潜意识”就是一种深层心理学上的概念。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类心理学知识,而目前,这个潜意识教学也已经运用到了孩子早教的过程之中,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早教过程中,潜意识教育的运用以及对孩子带来的实际帮助和提升。
“潜意识”的最大特点是在其活动之时,活动的发出者并不自觉到活动的存在。所以,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自觉”。“潜意识教育”就是在孩子“不自觉”的情境下施加教育。它和让孩子们自觉到的“正面教育”(让孩子从小心灵充满爱)应该是互补的。二者比较,颇有趣味。
“饥饿教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饥饿教育”是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创造的一种教学法。在铃木的教室里,经常有许多儿童被带来学小提琴。对于初次参加学习的儿童,铃木的做法是完全禁止拉琴,只允许在旁边观看其他孩子演奏。听到其他孩子奏出梦幻般优美的乐章,新来的孩子学琴的欲望被强烈地刺激起来,直到这时,铃木才许可孩子拉一两次空弦。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饥饿法”。“饥饿法”在显意识层传递给受教育者的信息不是“要你学”,而是“你还没有学的资格”。但它在潜意识上却把“学习”的价值提高了,提高到一个让受教育者仰慕的位置。
这种潜意识的“饥饿法”的应用是可以多方面的。父母亲为了引起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拿起童话,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趣的故事,待把孩子的兴奋引到高潮后,结束讲述并把书“不经意”地放进不上锁的抽屉,或放回书架较高的位置。这个动作会在潜意识层给孩子一个压力,好像在说:这本书虽然有趣,但太深奥,你还看不懂。孩子为了缓解潜意识层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的压力,就会爬凳子找书看。而且阅读的趣味也会倍增。
古人有说:请将不如激将。“饥饿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归入“激将”一类。这种“激将”,是“潜意识教育”的一个入门。
从“饥饿法”可以看到,潜意识教育经常有一个特点,就是教育者一般都隐蔽教育的意图,其教育方向从表面看来似乎与正面教育相反。然而,由于能激发被教育者的主动精神,所以潜意识教育比正面教育效果经常会好得多。
巧妙转移幼儿园的哭声
每当新学期的第一天,如果路过某些幼儿园,会遇见许多父母带着新入园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走进大门。但是,父母的离开却是很不容易的事。往往要用许多巧计欺骗孩子,但到头来仍会传出长久的撕心裂肺的哭声。怎样才能使这种哭声消失?这些幼儿园的一些教师以为这是不值得思考的问题。甚至安慰父母说:没有大事,让他哭三两天,以后就习惯了。她可能不知道,三两天后孩子虽然真不哭了,但却在潜意识里种下了对幼儿园的恐惧,进而是对所有学校教育都产生一层阴影。这对未来的学校学习将是很难补救的心理损伤。
在美国的幼儿园,却有一种对这类母子分离的“绝望反应”的对付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又可归结为潜意识教育法。
美国的幼儿园一般在幼儿初入园前有一个参观幼儿园的安排(时下不少国内幼儿园也已设置了这一节目)。一次,一位母亲带着四岁的孩子来到幼儿园。一位幼儿教师带领他们到处参观。当看到小班孩子绘画的展览时,孩子说:“这些画真难看!”他妈妈纠正他:“不能这样说,你画得也没他们好呢!”但老师温和地说:“我们这里画画只是好玩,不一定要画得好看。”接着来到游戏室,孩子指着一部小火车说:“小火车怎么坏了?”老师又笑着说:“玩具是用来玩的,坏了也没关系。”第二天,孩子来上学了,他完全没有哭,更没有绝望的恐惧。他母亲问老师,为什么昨天这样回答孩子,老师说:“当孩子说画难看时,他其实是认为画好看,他担心自己画不了这样好看的画怎么办;回答他‘画得不好不要紧’,是解决了他的担心;当孩子说‘小火车怎么坏了’,是担心自己也会这样搞坏小火车。”这个幼儿老师的回答,正好在潜意识层次解决了孩子的焦虑。
因为懂得潜意识,这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理解起码比孩子的母亲深了三层:第一层是她知道孩子的“错话”是无意识而不是有意识的;第二层是她知道孩子心理深处的压力;第三层是她知道正确缓解孩子心理压力的方法。懂得幼儿潜意识的需要,似乎是美国幼儿教师比我们多数幼儿教师在知识上的优势。这种知识的优势,我们的幼儿教师和我们的父母都是应该学习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