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身体体质是比较娇贵的,对季节的变换、天气的冷暖反应最敏感。在儿科急诊室值夜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来诊者就是这样半夜三更突发高热者。
年轻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一家好几口人为这一个孩子的一夜发热而不得安宁,没人能睡安稳觉,家长第二天为此都不能正常上班。
孩子发热、即便高热,需要这么兴师动众、诚惶诚恐吗?总是在这样的时候,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家长确实都需要有一些这方面的常识。
第一,家中有宝宝,常备退热药。要知道高热在婴幼儿常可造成惊厥(俗称“抽风“),而惊厥可直接造成大脑缺氧损伤,所以控制好孩子的体温尽量减少高热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平素身体素质好的、没有慢性疾患的孩子,在受凉后有喷嚏、流涕等症状,晚间体温突然升高,达38.5℃以上,推测多数是上感所致发热,暂时可不必急慌着赶往医院,先在家予退热药,如泰诺、安瑞克、美林等,年长儿可用扑热息痛、复方扑而敏等,同时多给孩子喝水,适当散热,尽快把体温降下来,等第二天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时间再去医院就诊。半夜三更,即便一家老少全体出动跑去医院,值班医生往往也是临时做退热的对症处理,如肌肉注射氨基比林、地塞米松等,这其实与在家口服用药是一样的作用,但可免去了深夜的奔波与恐慌。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更应积极退热治疗。
第二,注意检测体温。体温多高算发热?怎样算高热?人体活动受生物钟的调节,体温也在这调节之列,所以正常人的体温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一定的波动,凌晨时体温最低,午后三、四点钟体温最高,二十四小时内可有1℃范围的波动。正常人体温波动在℃℃,体温在37.4℃以上才算发热,37.4℃~38℃为低热,38℃~39℃为中等热,39℃以上为高热。婴幼儿为高热的高发人群,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对刺激的反应易泛化,所以孩子发热不同于成人,往往是一旦发生,迅速进展为高热,体温达39℃以上是常有的事。成人体温达38℃可能就有四肢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小儿则常常不会。小儿体温在38.5℃以上才建议用退热药。
第三,适当散热。多数家长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发热要多给孩子穿衣服、盖被子,让他“捂汗”。要知道,这样人为加给孩子的密不透风的屏障让孩子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可导致体温盘高不降,以至造成高热惊厥;另外,用过退热药后再这样“捂”着,孩子会因为出汗太多而造成脱水(“虚脱”)。
第四,及时去医院就诊。晚上临时应急用自备退热药,并不是说就可以不用带孩子去医院诊治了。即便孩子第二早已经不发热了,也要去医院让医生给孩子做全面检查,以排除其他疾患,明确诊断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否则,孩子的“病根”未除,体温还会再次升高。
第五,尽量口服用药,减少静脉输液。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发热特别敏感,来医院就催着大夫赶快给孩子输液,恨不得一下子把孩子的体温给压住。目前由于“保护性医疗”的现状,儿科医生只好迎合家长之要求,给孩子大量输注抗生素与激素(如地塞米松),孩子体温倒是很快降下来了,但这样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且可造成孩子体内菌群失调;而反复、多次应用激素,可造成儿童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二者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而事实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病毒(可合并细菌感染),它有一周左右的自限性病程,根本无需这样大动“干戈”。
第六,在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口服药。
第一宝宝育儿网为您提供最为科学的育儿知识,您还可以参考“小儿感冒发热的处理方法大全”。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不妨登录我们的网站留言,相信您一定能得到满意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