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说完,就起身去看自己心爱的儿子,于是宰相希马斯和其他几位大臣都纷纷起身离去。国王来到后宫,看见自己心爱的王子,高兴得合不拢嘴,给他取名为瓦尔德。
国王对王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当他七岁时,国王就给他请来三位当地最有名的哲人、学者教他读书,还专门建了座大宫殿供他读书,这座宫殿共有360间房子,国王要求每天换一间房子教学,叮嘱老师千万不要让王子有偷懒的侥幸心。国王吩咐三位教师都要把他们知道的全部知识传授给王子,并且要求三位教师每周向国王汇报一次王子的学习情况。
三位教师都认认真真地教王子读书,不敢有半点马虎,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王子。王子勤奋好学,智慧过人,因而进步很快。三位教师每周都按规定向国王汇报王子的学习情况,都对聪明的王子称赞不巳。国王听到王子的成绩很好,欣喜万分。
王子瓦尔德勤勤恳恳学习了五年,到12岁时,就已知识渊博,成为当时很有名的学者了。三位教师觉得王子该学的东西都已学到了,并且都学得很精,再没有什么可学的了,就把王子领到国王面前,说道:“尊敬的国王陛下,伟大的主非常公正,他不但赐予您一个儿子,而且还让王子给您希望。现在他巳学问高深,精通各类知识,他的学识已大大超过了当今的哲人、学士。他的学业已经完成,我们把他交给您,让您来检验。”
国王看着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王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主啊!即使把最美好的言词都用在您的身上,也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接着召宰相希马斯进宫,对他说:“刚才,王子的三位教师带着王子来见我,说王子现在巳是饱学之士,他们已没有什么可传授给王子的了,王子现在是很出名的学者,我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对他进行教育。”
宰相希马斯听了国王的一番话,也十分高兴,他跪在地上给国王行过礼之后,不紧不慢地说:“宝石即使是在深山中仍旧是宝石,它会像夜明灯那样光芒四射。王子是一颗珍贵的珠宝,他虽然年纪不大,但这对他成为哲人、学士毫无影响。主赐予王子聪慧的大脑,如果国王愿意的话,我提议把全国有名的学者和大臣们召集在一起,检测一下王子的学习成绩。”
国王对宰相希马斯的建议非常赞许,觉得这是考验王子的一个好机会,也能使王子增长不少见识。国王说干就干,马上下令国内德高望重的学者和杰出的哲学家都到王宫集合。第二天,城内的哲人和学者到王宫内欢聚一堂,大家都想一睹王子的文采。宰相希马斯最后一个进宫,他走到王子面前,向他行礼,王子也很有礼貌地还了礼。宰相希马斯很客气地说:“幼狮是不需要给其它野兽行礼的,就像光明与黑暗永远不可能相结合在一起一样。”
王子说道:“幼狮见了父王的宰相,必须懂礼貌,谦虚地向他学习。”
两人说了一番客气话之后,宰相希马斯便开始提问,他问道:“王子,您知道什么是绝对的永恒吗?两个世界指的是什么?两个世界哪个是永恒的呢?”
王子镇定自若,对答如流,答道:“绝对的永恒就是我们伟大、仁慈的主,他是开始的第一和最终的统一。两个世界指的是今生和来世。两个世界中中永恒的是来世的幸福。”
希马斯对王子的回答非常满意,他说道:“您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我还想问您一下,您如何得知两个世界就是今生和来世的呢?”
“因为今生是主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属于第一世界,可是第一世界变化无常,事物处于运动状态,它要变换更替,一直到消亡,生活在第一世界的人,总需要有一个评判其行为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抽象的和第一世界是相对的。”
希马斯满意地说:“我完全同意您的观点,那么我再问您,刚才您说两个世界中永恒的是来世的幸福,对此您又作何解释?”
“我认为是这样的,所谓来世它是永生的主为今世各种各样的人安排的住所,这些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些住所是命中注定的,主已安排好了的。”
“那么您认为今世中哪一种行为最令您佩服?”
“我最佩服那些宁愿让今世受尽折磨而将希望寄托于来世的人。”
“哪些人属于这一类人呢?”
“有一种人,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死的,明白自己现在活着就是为了等待死亡的那一天,真正的生命是在自己的死后才开始的,这样的人都会选择来世而放弃今世的。试想一下,如果人可以长生不死,永远停留在今世,那谁还会舍今世而取来世呢?”
“如果没有今世,那来世还会存在吗?”
“没有经过今世的人,就不会有来世。今世和人类以及人类死后的归宿都是来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今世像一个大官僚建筑的一间供人临时住宿的小房间,官僚让人们暂时居住在那里,不许他们出来,只能做规定好的事情,而且有时间限制,不要监工。屋中的人也有两种,按规定做事情的,到了一定的时间,监工便放他们出去,到来世去接受主的奖赏;不安分守已的人,限期一到,就被驱赶出小房间,让他们到来世接受主的惩罚,受尽苦难。人在今世中的享受,就好像偷吃了从小屋顶裂缝中流下的蜂蜜,一尝到甜头,就不想再做事了,只想着坐享其成,等待从屋顶裂缝中流下的那一点甜蜜,对自己的未来一点也不考虑,即使想到了这个问题也觉得无所谓。监工毫无私心,他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小屋里苟且偷生。如果在今世的人,被各种各样的东西诱惑,因为一点有限的享受就停滞不前,放弃自己的追求,那么到头来只能落得可悲的下场,只有不被今生的享受所诱惑而且坚持追求来世幸福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幸福的人。”
希马斯说:“您的见解都很深刻,我一向以为今生和来世是人类的两个统治者,我们既不能只考虑今生的现实,又不能只顾忌来世的结果。这二者不是那么容易调和的,因而人难以确定该服从哪一个,应该以哪一个为主。只为今世吧,那么你的灵魂会很卑贱,很肮脏;如果只顾来世吧,肉体难免要受到伤痛。从没有人能使这两个统治者同时满意。”
王子说:“其实,这二者并不像你们所说的那样难以统一,今世的一些物质可以作为进取追求来世的基础。不过今世和来世极像那两个国王,其中一个正直善良,另一个凶狠暴虐。”
“这两个国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希马斯追问道。于是王子瓦尔德开始讲述“两个国王的故事”。
●两个国王的故事
古时候,有两个国王,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公正无私,视民如子,另一个心狠手辣,暴虐成性。那个暴虐成性的国王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肥沃的土地,漫山遍野的树木,尤其是果子树甚多。暴君不准老百姓做生意,谁若违令,就没收他的货物和本钱。老百姓在他的残酷统治下,过着贫穷的生活,只靠果子维持生活。而那个正直无私的国王并不知这些,他得知暴君的王国中有许多宝石,就派人携带巨款去该国收购,那个人对暴君的这个命令也一无所知,就带着钱去了。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报告暴君说:“有个大胆的生意人到我国来收购宝石,他带了许多钱。”
国王听后十分生气,立即命令士兵把那个商人抓来,问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你从哪里来?”
商人如实答道:“我奉我国国王之命前来贵国收购一些宝石。”
国王气得火冒三丈,说道:“你这该死的东西,难道你不知道我国的规定吗?我不许任何人做生意,如有违令者,就要没收他的钱财。你的胆子可真大,竟然带这么多钱来,我要把这些钱全部没收掉。”
商人一听着急了,他对暴君说:“这些钱不是我自己的,而是我们国王的,我只不过是奉他之命,暂时带在我身边,等回国后要交还给国王的。”
暴君气愤地说:“现在摆在你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交出全部钱财,赶快离开我的国土;另一条则是饿死在我的国土上。这两条路由你选,你要明白,我不会拿食物给你吃的。”
商人一听,痛苦不堪,心里想:“我现在左右为难。如果不把这些钱财给这个暴君吧,最终只能落得人财两空;如果给了他吧,即使苟且偷生,回到自己国家后又如何向那个正直的国王交代呢?最终也是死路一条。看样子只能这么办了:我把一少部分的钱送给这位暴君,满足他的愿望,他或许会免我一死,给我食物吃,这样虽然损失些钱物,但我可以保全性命,还可以在暗中收购宝石,这不是两全其美了吗?原来的国王公正、宽容,损失的钱又不太多,况且他要的宝石我也买到了,因此他不会惩罚我的。”
商人这么想着,便准备这样去办,他拿出一少部分钱献给暴虐的国王,并且对他说:“我用这些钱来为自己赎身,请国王收下。”暴君见钱眼开,高兴得眉飞色舞,还给了商人一年的期限。
商人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悄悄地用剩下的钱收购宝石,一年之后,他带着许多宝石回到自己的国中,去向公正的国王交差。这个国王不但没有追究那些钱,还重赏了这位商人。
王子瓦尔德讲完了“两个国王的故事”后,又解释说:“故事中公正的国王,就相当于来世了,暴虐成性的国王相当于今世;暴君国中出产的宝石,就是功德、善行;商人,代表人类;商人所带的巨款,就是物质基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知,人在今世谋生的时候,也应该考虑抽出一天时间为来世做些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地踏上去往来世的大道,因为他们都已准备好了,不会因为时间仓促而慌张。”
“按您所说,只有今世作恶的人才会在来世受到主的惩罚,是吗?”
“也不一定,在今世作恶、放荡的人,如果他认识到自己的错,对主虔诚地忏悔,那么他有可能得到主的赏赐,主在赏罚方面会把握得很好的。至于人的生存,灵魂是依附于肉体的,二者不可分离。灵魂的贞洁性,指人在认认真真度过今世的同时,也不会忘记为来世多行善事,多积德。总之身体与灵魂,就像两匹战马,也像同胞兄弟或者是两个好朋友。人的意识,本质上属于行为,因此说身体与灵魂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在赏与罚方面也是共同享受赏赐或共同承受惩罚。它们之间的关系像瞎子、瘫子和果园人之间的关系一样。”
“这又该如何理解呢?”宰相希马斯好奇地问。于是王子瓦尔德开始讲述“瞎子、瘫子和果园主人的故事”。
●瞎子、瘫子和果园主人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果园主人,他拥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果园,里面有各种果子。可是果园主人十分吝啬,就怕替他干活的人偷吃他的果子。于是他雇了一个瞎子和一个瘫子在果园里工作,心里想,瞎子虽然能摘到果子,可他看不见,因此不会去摘的,而瘫子虽然能看见果子,可他站不起来,因此也摘不到果子。果园主人规定他俩要勤勤恳恳地工作,不准胡思乱想,更不准干些对果园有害的事。到了收获季节,果园里散发出浓郁香味,树上的果子都熟透了。瘫子看着树上累累果实,馋涎欲滴,便对瞎子说:“哎,真是该死,眼看着熟透的果子却吃不到嘴里,你为什么不摘几个吃呢?你两腿健全,只要一伸手就能摘到几个。”
瞎子骂道:“你这该死的东西,当初主人雇我们的时候,不准我们损害果园的利益。这可是你出的坏主意,不过我没有办法去摘果子,因为我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想吃果子的话,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他们正谈着,瘫子远远看见管理果园的人向他们走来。这人平时待人十分友善,瘫子对他说:“我们很想吃树上的果子,可是我们的情况你都看见了,一个是瞎子,眼前一片漆黑;一个是瘫子,站都站不起来。你能帮我们摘几个果子吗?”
那个管理果园的人气愤地说:“你们真没良心,吃主人的,喝主人的,还挣主人的钱,现在竟有这种想法,真是不应该啊!快放弃这个想法,规规矩矩做事吧!”
“我们一定要吃到果子,尝尝果子的味道。”瞎子和瘫子异口同声地说。
管理果园的人见他俩态度坚决,就不再劝他们了,对他们说:“瞎子,你把瘫子背起来走到树下,然后让瘫子摘果子。”
两人听后,觉得这个办法确实可行,就照着管园人所说的去做。他俩一个指路一个背人,很顺利地来到果树下,不一会儿就摘到许多果子,两人拿着果子回到原地,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就这样他俩天天摘果子吃,终于把周围几颗树的果子全都摘光了。
有一天,果园主人前来查看,看到他俩附近的几个果树上一个果子也没有,心里非常生气,指着瞎子和瘫子骂道:“你这两个贪吃的家伙,竟把树上的果子都吃光了。”
两人拼命狡辩说:“主人啊,这根本不是我们干的,您看看我俩的情况,一个瘫在这里不能动弹,另一个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怎么能偷吃您的果子呢?”
“你们不要再狡辩了,你们是怎么摘果子的我心里非常清楚,一定是瞎子把瘫子背到树下,让瘫子摘果子的。今天我要狠狠地惩罚你们。”说完,果园的主人把二人毒打了一顿。
王子讲完“瞎子、瘫子和果园主人的故事”后,又向众人解释说:“故事中的瞎子就好比人的肉体,瘫子好比人的灵魂,瞎子和瘫子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得到果子。也就是说,人的肉体和灵魂要一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而当人因自己的行为而得以恩赏或遭受惩罚时,人的肉体和灵魂都要承担。”
宰相希马斯称赞道:“您的比喻很贴切,解释得非常准确。我再问一个问题:您最佩服什么样的学者?”
“对神教有很深造诣并且能使自己的知识有用于人的学者。”
“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的学者呢?”
“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只做主喜欢的事而坚决不做主所厌恶的事。”
“学者中您认为最杰出的是什么人?”
“我认为最杰出的是精通神论的人。”
“经验阅历最深的学者是什么样的人?”
“从始至终一直用自己知识做事的人。”
“学者中什么人心地最善良?”
“那些满足现状者,对主没有过多欲望的人,可以说是心地善良者。因为这些人时刻准备死亡,经常虔诚地祝福主。他们把死亡同自己的灵魂联系在一起,能够非常清晰地辨别是非,就好像一个人如果经常照镜子,那他对自己的相貌就很清楚。”
“您认为最可贵的财宝是什么?”
“应该是天上的财宝,比如赞颂主。”
“那么尘世中最可贵的财宝是什么呢?”
“献身于有益于人类的事情。”
宰相对王子的回答非常满意,他激动地说:“您的回答无可挑剔,我完全同意您的观点。我还要问您一个问题:知识、见解、智慧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的结合点在哪里?”
“勤者学习可以获得知识,阅历能够产生见解,智慧出于思考,三者都存在于头脑中。谁拥有了以上三者,谁就是一个完人;如果一个人能够懂得主是不可违抗的,那他的品德就是世人所不能比拟的。”
“您说的完全正确。那么一位本来具有超人学识和智慧的学者,他的嗜好和周围不良的环境会诱导他堕落吗?”
“一个人再聪明再高尚,一旦被自己的嗜好和周围不良环境所诱惑,他也会堕落。就好比一只凶猛的秃鹰,本来警惕性很高,总是在空中飞翔着,生怕被猎人捕获。但是如果有一位猎人布下一张罗网,又在网中放一块鲜肉作诱饵。秃鹰明明看见那是一张网,可还是经不住鲜肉的诱惑,忘记了猎人张网的目的,也忘了其它同伴的下场,不顾一切地翻身俯冲下来,自投罗网。猎人来收网时,发现捕到一只大秃鹰,欣喜万分,原来他以为只有鸽子之类的雀鸟才会上当受骗,自投罗网,没想到警惕性很高的秃鹰也这么傻,没能逃脱这张网。一个真正有头脑的人,碰到嗜好和环境的束缚,而且能凭理智和思考战胜诱惑,精明的骑士遇到劣马时总使用特别的骑术,不能一概而论,人在遇到迷惑时,也应三思而后行。精明的骑士终究能够制服劣马,因而充分利用理智的人也一定能战胜诱惑。但对那些没有理智的人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他总是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俘虏,等到清醒时已为时已晚,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您说的对,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那么您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知识才有用?理智才能战胜诱惑?”
“知识、理智永远是有益而无害的,有一小部分知识、理智被用于应付最基本的生活和防止意外灾祸,大部分的知识、理智都被用来为来世的幸福作准备。”
“人一生的大部分精力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
“应该做正直善良、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成天一心一意地做正直善良的事情,那么还有时间获取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吗?”
“一天有24个小时,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其中一部分时间用于做事情,一部分时间用于祈祷、睡眠,一部分时间则用于努力学习。没有知识的人,他的世界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地。庄稼是不会自己生长出来的,必须要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耕种、浇灌,才能有丰收的果实。所以一个人,要热爱学习,让知识来充实自己,只有心灵充实,理智才会开花结。”
“什么是不知其理的知识呢?”宰相希马斯追问道。
“除了人,一般禽兽的知觉,基本都是这样的,它们整天吃喝睡觉,但它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吃喝睡觉。”
“您的回答显明而贴切,我很满意,那么作为宰相,我该怎样提防我的君主呢?”
“别让他接近你。”
“这不大可能,我是他的奴仆,一切都听从他的指挥,因此不可能不让他接近我。”
“他对你的统治,只限于你当宰相时,只要你尽到了宰相的义务,你和你的君主就是平等的。”
“那么宰相对国王应尽的义务是什么呢?”
“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工作,保守国家机密,如实向国王汇报情况,认真完成国王交待的事情,平时要与国王和睦相处,让国王高兴。”
“作为宰相,怎样才能与国王和睦相处呢?”
“作为宰相,应该能符合他的希望,如果你想提什么要求,最好不要过分;一切都要有分寸,这些都做到了,你就一定很讨他的喜欢,你和他就能够和睦相处。不过你不要因此而高抬自己,否则就和故事中猎人的遭遇相同了。”
“哪个故事?猎人的遭遇又怎样?”宰相希马斯急切问。于是王子开始讲述“猎人和狮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