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生儿肚脐护理的问题,小编一直觉得不是个难题,因为我没遇到过,家里的宝宝也都是很正常的过了脐带脱落的关键时刻。回想一下,当初也没有特别的护理和关注,只是按照医生说的每天擦拭酒精,可能是因为坐月子身体虚弱,擦拭酒精的任务都全权交给了宝宝的爸爸,所以没有操心。一起随第一宝宝小编来看看其他妈咪护理宝宝脐带的经验吧。
豆豆妈妈
豆豆出生后与偶待在一起,从第一天开始,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由姥姥抱着去让护士阿姨给冲澡,第三天剩余的脐带掉后,护士给用专用的药棉捂在肚脐眼上,护理了两天,照常冲澡。第六天准备出院前,是妈妈陪着去的,妈妈想看看怎样给豆豆洗澡。豆豆一直穿着医院的衣服,今天要回家家了,得换自己的衣服。
妈妈拿着豆豆的小衣服,小浴巾和纸尿片,看着护士阿姨两个手指把豆豆的耳朵向前盖在耳朵眼上掐住,手掌托着豆豆的胸部,豆豆坐在淋浴龙头下的浴板上,水哗哗地冲下来,豆豆有些害怕,但并没有哭,而是一把抓住了护士阿姨的胳膊,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冲完凉后放到桌子上去擦干净,护士直夸我们长的好看,可以当广告豆豆了,妈妈听得心里那个美呀。妈妈看到护士用棉签先沾碘酒,然后豆豆肚脐眼上抹,又用酒精把碘酒抹干净,说是碘酒刺激婴儿的皮肤。后来护士告诉我们回家也要这样进行消毒。(宝宝用尿不湿好吗?)
豆豆快二十天的时候,姥姥给换尿片时,发现豆豆衣服前巾里面有血痂,再一看肚脐窝里也有许多血痂,这下可急坏了全家。妈妈仔细想了一下,前一天消毒时,看到脐窝里有一小黑粒,就用点力把它弄掉了。姥姥跑去医院把这一情况同医生一讲,原因果真在此。医生说豆豆肚脐的血管还没愈合好,千万不能用力弄,妈妈后悔了半天。幸好没有事,那以后的三天,消毒完再把弗派酸胶囊扭开,挤点粉末上到肚脐里。
豆豆爸爸还是不放心,一定要按医生说的,不让豆豆肚脐弄上水。于是从那天开始,豆豆洗澡由爸爸平托着,妈妈一手拿着干毛巾,另一只手给豆豆洗,一旦发现水快流到肚脐了,赶紧用干毛巾擦。这样一直坚持到豆豆快两个月。
欣欣妈妈
宝宝平安健康的出生后,我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了。剖腹产后要面临着疼痛、排大小便、下床等种种考验,面对可爱的小生命要给她喂奶、换尿布等,还要照顾自己,对于我这新手妈妈来说有时都有些手忙脚乱……甚至很多东西因为没经历过都不知道!记得丫丫的脐带从3天后就干干的沾在肚脐上,护士会每天来给消毒,出院后脐带还是沾在上面,医生没有交代什么,我也一直都没给宝宝注意,过来将近20来天脐带还没掉,一块黑黑的干巴巴的脐带就沾在肚脐里,我就想宝宝肚脐什么时候掉呢?
当时坐月子,上网去查资料,好多是说宝宝肚脐一般3-7天内会掉,如果不掉感染后会出现败血症的情况,这下可把我吓坏了,然后又搜寻方法,经过很长时间的查阅,我找到了一个育儿专家的帖子,说是可能宝宝的脐带早就脱落下来了,但是由于宝宝长期处于平躺,这样脐带如果没有掉出来会沾到肚脐里,所以就会出现脐带没有掉的假象,最好的方法就是用75%的酒精给宝宝的肚脐每天擦两次,这样既能消毒,又能让脐带干煸脱落,于是我赶紧让家人买来酒精,因为我是学药学的,知道酒精对宝宝没有什么伤害,所以就拿棉签每次沾一些酒精由肚脐中间向两边擦一擦,结果效果很明显,擦了三次,脐带就掉了,而且肚脐长的很好,这下担心总算过去了,把掉了的脐带装进袋子里,要给宝宝做个脐带勋章!!这就是我家宝宝遇到的关于脐带19天才掉的状况,都怪我这妈妈有些粗心!(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琪琪妈妈
宝宝马上就要四个月了,这三个月也让我感触颇多,让我体会到母亲的伟大和初为人母的快乐。我也积累了好多新妈妈育儿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清洁宝宝的肚脐:刚出生的小宝宝,肚脐会有分泌物,每天要用安蒂擦肚脐,擦拭前,先把双手洗干净,尤其是指缝间隐藏的污垢,擦拭的方法是一只手掀起脐带,用安蒂擦脐带下的部位,拿安蒂的手势应与肚脐成45度角,并顺通一方向围绕肚脐擦一圈;然后换一支新的安蒂,由脐带底部顺同一方向擦一圈。
2.保持肚脐的干燥:宝宝洗澡的时候,先洗上半身,再洗下半身,洗完后用安蒂擦拭宝宝的脐带。如果宝宝游泳的话,贴一个防水贴,游玩后,揭掉防水贴,用安蒂清洁宝宝的肚脐。
3.不要摩擦肚脐:要注意给宝宝穿的衣服和纸尿裤不要摩擦宝宝的脐带,可以将纸尿裤或者尿布前面的前端往下翻一些,这样可以减少对脐带的摩擦。
4.如果有分泌物:宝宝的脐带有少量的分泌物是正常的,只要没有异味就没什么问题,不用太过担心,看到有分泌物就用安蒂轻轻的擦干净,一般每天擦1-2次就好,如果宝宝的分泌物很脓,并且有异味,可能脐部会有感染,最好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
5.脐带脱落的时间:一般1-2周脐带就掉了,不过有的宝宝掉的早有的掉的晚,只要坚持每天用安蒂擦脐带,脐带没有异常就可以放心。
看了以上妈咪们的经验,小编觉得很惭愧,没有提前了解关于宝宝肚脐护理的知识,好在没出什么意外,希望你能提前学习哦!您也可以阅读“新生儿洗澡注意事项有哪些?宝宝洗澡注意防意外”,了解更多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