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宝宝的粗大运动?
0~1岁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原则
(1)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
妈妈通常对宝宝所处月龄的发育指标十分关心,如果发现宝宝在某一方面的运动技能低于同龄的其他宝宝就会很着急。实际上,宝宝的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只要这种差异在3个月以内,家长就不必着急。发现宝宝哪方面落后了,用游戏的方法每天坚持练习,一两个月之后宝宝就有可能赶上平均水平。
(2)调动宝宝的运动兴趣
有目的地训练宝宝的运动能力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把运动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如果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宝宝肯定不喜欢。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宝宝,宝宝才会积极配合,这一点对低龄宝宝尤其重要。
(3)合理安排宝宝的运动量
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太小,身体锻炼的效果不大;而运动量过大,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究竟多大的运动量合适,需要家长慢慢观察。以运动后宝宝没有明显的疲倦感,饮食和睡眠正常为宜。
(4)不要拔苗助长
宝宝的运动发展顺序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从抬头、坐、爬、站到走,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独特发展意义。家长不要一味地追求快,错误地认为某种技能掌握得越早越好,比如还不会爬就让宝宝学站、学走。拔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宝宝什么时候会翻身?如何训练宝宝翻身)
(5)在运动中发展宝宝的综合智能
宝宝的大运动训练可以和儿歌、歌曲和表演相结合,这样不但可提高宝宝的运动兴趣,还可以让宝宝得到语言和艺术的熏陶,发展综合智能。
0~1岁粗大运动能力训练方法
1、宝宝大脑刺激训练
在婴儿早期,音乐可以锻炼宝宝的节奏感、记忆力和协调性。内耳的神经末梢得到刺激后,会向大脑发送信息,帮助发展婴儿的平衡杆、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和肌肉张力。
妈妈可以在抱着宝宝颤动、摇摆、旋转和哼歌的时候,注意调低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舞蹈可以训练宝宝的模仿能力、重复和协调能力,并学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及表达的情感舞动身体。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就开始接受颤颠和晃动长达9个月之久,出生后的舞蹈动作,是对胎儿时期运动方式的再现。温柔地紧紧抱住宝宝,注意保护他的头部,这样跳舞的同时宝宝还能得到视觉刺激。
妈妈可以加入一些集体亲子活动,和其他的父母宝宝一起,围成一个圈跳舞,把宝宝抱在胸前。采用多种方式带着宝宝进入圈子的中央再退回来,例如轻摇、跺脚、举起跑动、摇摆、颠动、摇晃等等,甚至把宝宝斜着往下俯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护好宝宝的脖子。
2、内耳前庭刺激训练
人的内耳结构非常复杂,它负责协调人体的平衡感、听觉、地心引力感和运动能力。宝宝内耳前庭系统需要提供刺激,内耳前庭训练对抑制原始反射和发展平衡能力至关重要。内耳的感觉对于宝宝的姿态、运动、空间、移动、深度中的位置感和自我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